第一個重點闡明了
經濟的本質開場就要求讀者打破人類與人造物的區隔,接受人類產物在各方面都是作為自然秩序中的存在,換句話說,人造物也等同於自然產物,唯有領略與接受這個起始點才能開始閱讀此書,本書的獨特論點在於透過仿生學類比經濟,參透經濟的本質
在進入經濟的本質之前需了解何謂仿生?一般來說人們對於仿生學(Biomimicry)的認知在於人類借鑑自然的產物及生產方法,在不危害生態的條件下製造產品,例如學習蜘蛛製造蜘蛛絲的原理,當代人類也持續向自然學習並學以致用,例如現代冶金學家透過觀察溫度變化及合金組合,了解自然晶體中晶格的變化,這是古代鐵匠無法了解的,建築學家了解自然張力及壓力的存在才能作為建築材料的輔助,而設計呢?作為一個產品設計師,更需要領略其一二
人類是自然創造的,我們的雙手雙腳亦然,除了物品,也需要把目光聚焦於物品生成過程,沿用人與人造物間沒有區隔的基礎可同理推論,人造經濟體也是自然產物,想了解經濟可以從自然的運作中領悟其一二,經濟Economy最原始是用來形容有機體的自然群落,植物種群之間有緊密互相依賴的關係,經濟無比的類似,最古老的經濟普遍事務可能是分享行為,人類透過共享資源分化出最原始的貿易行為,以本書定義發展一詞的要點,分化源於共性,分化變為共性,有序的共性與分化類似產品的進化樹,分享的分化就是是貿易行為,
但經濟發展不是一個關於模仿自然的問題,而是跟自然一樣法展出普世法則的問題,兩者間的關係是平等與並行的,
要了解經濟並不容易,一般來說經濟可以說是貨幣的流通,確實貨幣能幫助經濟體系自我調節,但貨幣依然無法解釋何謂經濟,本書 學習自然的發展,擴張,存續,修正的創造經濟
透過自然現象解釋貨物進出口或是公司倒閉融資,
負反饋控制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逆向法則(Converse law) 又稱 反應替代規律(Law of Responsive Subsitution)
分形(Fractal) 每個分型都是由重複圖案組成的
發展是質變 擴張(Expansion)是量變
也許人類不能僅僅靠研究人類生活來學習什麼是人類
擴張的本質
沒有發展和共同發展就沒有擴張和多樣性
一個聲稱自給自足的系統 其實不是自給自足,她需要外部能量的輸入
經濟學家稱呼本地工作為乘數(Multiplier)工作
自由貿易寄予經濟上的厚望 貿易越多 出口越多;出口越多 乘數工作越多
但有特例 底特律的汽車出口爆發式增長時,出口乘數比率反而降低了
,當地居民的出口產品就是經濟特區的能量釋放,但釋放的能量無法不會也不能作為驅動的能量,如果能做到,那就能製作出永動機釋放出的能量原路返回,足以驅動下一次的轉動,同理,每一個生物體和每一台機器都需要靠外部新能量輸入,不然就會停下來
居民區的經濟體系類比為自然能量的流動,流動的管道內發生什麼事
自然的餽贈(動物礦石山林海洋) 例如哥本哈根靠著自然餽贈的鯡魚以貿易起家,羅馬最初的經濟餽贈是靠養牛的牧草,伊特魯雅城市的餽贈是開採礦石,威尼斯人將海水引進瀉湖提煉鹽分
出口商品 進口商品
出口商品的延伸,畫家使用畫布顏料 雕刻家使用石頭或金屬,材料的價值在管道中被延伸了,零件補鞋沒有產生產品但提供服務
大部分設計工作都使用很重的人力資本,幾乎所有的研究實驗和發展工作都是如此,但一個產品在出口前都不能算是一個出口產品,因此不一定能列為出口商品乘數
進口產品會被分解 被重組 被回收 被進一步延伸
出口乘數比(Export-multiplier)
進口延伸比(Export-stretching ratios)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管道中最重要的貢獻由多種多樣的生物活動創造出來的,在一個豐富的經濟體系中,管道最重要的貢獻是由多種多樣的經濟活動創要出來的
底特律犧牲了多樣性變得專業化,但專業一體化和高效率也可能是經濟停滯的前奏
進口產品需要留下其他的經濟活動才能達成粽效,
擅長使用進口資源延伸才具有經濟上擴張的潛力
自我補給的本質
蓋亞理論(Gaia Theory) 地球大氣岩石水分和生命物質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有機體,但這是抽象意義上的生命會造成混淆
自然痛恨單一,多樣化的生態比單一作物種植更能穩定生態,換句話說保持經濟的穩定性是危險的,因為它要求的是動態穩定
新的分化源於舊的共性
模仿進口產品並出口商品,例如縫紉機最開始是從美國進口到日本,相機收音機汽車都是進口商品的替代品,這個現象被考古學家稱為經濟借代(Economic Borrowing),史前學家稱為技術的傳播(Dissemination)或 擴散(Diffusion)
自我補給是經濟體系特有的,一部分接收到的能量必須用於下一次的能量捕獲,居民區可以使用部分進口商品轉換不同的出口商品,另一方面可以以本地產品替代進口商品,兩種模式都可以列為自我補給
動態穩定的本質就是持續的自我修正,也可以說是能量平衡
動態穩定分為四種,目的是免於崩潰
分支(Bifurcations) 正反饋循環(Positive-feedback loops) 負反饋循環(Negative-feedback Controls) 應急適應(Emergency Adaptations)
分支(Bifurcations)就像是岔路,是混沌理論(Chaos Theory)學家使用的詞彙,成功的適應得以傳播,因為特徵的攜帶者散佈開
9000年前,具有創新精神(懶惰?)的獵人將捕獲的動物留下眷養,是由於狩獵生活的不穩定的一種修正,動物飼養的重要性免於搬遷與人口增長後區域性的野生動物不足以供應相應人口,同理農業是一個更穩定的新岔路
成功的分支是有時限的,在生態中衰敗的有機體可以成為其他更成功的有機體的資源,於經濟面,失敗者的資產可以被新企業收購初始設備或現有服務,分支需要在系統崩潰前修正它
分支也可以能比擬為其他活動副業,例如放牧必為狩獵的副業
由於現在人口增長造成資源緊張,自發性計畫性生育也可列為分支的一項,可以避免人類自我崩潰
成功的分支傾向於嚴謹的開始
正反饋加強加固 負反饋則取消否定
正反饋循環(Positive-feedback loops) 允許生物經濟擴張,增強動態性同時也增強穩定性,但不穩定性也可能會被增強,一個良性的自我補給循環也可能走向負面,企業營收不足以負擔支出導致利息加大便會產生惡性循環,也可稱為赤字財政(Deficit financing),海洋生物的過度捕撈也是一個例子
負反饋循環(Negative-feedback Controls)在生態系統中負反饋使捕食者和獵物恢復平衡,經濟學上 亞當斯密將貨物價格和工資金額的概念確立為負反饋的訊息,他將負反饋控制想像為一隻看不見得手,維納更具體的想像成一隻放在船舵上的手-控制論(Cybernetics),貨物高價刺激生產,低價則壓低產量,勞動需求高工資上漲,低則下跌,兩者都向著需求靠攏,在生態上白蟻群體通過反饋報告來維持不同等級的個體比例,國家幣值下跌使進口商品更貴出口商品更便宜
應急適應(Emergency Adaptations)
動物冬眠樹木掉葉是對冬天的適應,經濟大蕭條時期,凱因斯主導政府干預市場挽救債務惡性循環
分化帶來發展和共同發展,多樣化帶來擴張,自我補給帶來延續,自我修正帶來穩定
經濟體系是用來做什麼的,滿足人類的需求,更直接公平的分享經濟產物,發展文化,語言是用來做什麼的,學習與傳遞知識,進而發展文化,